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人们身边充斥着各种陈旧衣物和废弃用品,
有的扔了可惜,留着又占地方。
如何“旧物利用,变废为宝”呢?
绘智老师们以行动告诉你:
废旧物与艺术品只差一个创意的距离!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扬名四海的画作:
1.毕加索《梦》
《梦》又称《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每当画家拥有一份新的爱情,他的画风都会为之一变,而这个阶段他相当喜欢明快、对比强烈的颜色,技法上则是平面化与立体化的完美结合。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德雷莎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2.莫兰迪的瓶瓶罐罐
莫兰迪的绘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他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等有限而简单点的生活用具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用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
莫兰迪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的生活。艺术是他的亲人,也是他的妻子。他厮守着生活中的坛坛罐罐,用静物演绎艺术的真谛,他以微妙的“冥想”式静物画著称,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画家之一。
3.梵高《星夜》
《星夜》又名《星空》、《星光灿烂的夜空》,画的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1889年,梵高被送人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4.米勒《拾穗者》
《拾穗者》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于185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它生动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是最能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
《拾穗者》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生活的场景。画家在画面中以农场场景为背景,以三名正弯着腰繁忙地捡遗落在地上的麦穗的农妇为主要描绘对象。
现在!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NEW
﹀
﹀
﹀
绘智美术老师A组环创作品
A—毕加索《梦》
A组老师用牛仔裤与格子衬衫做成窗帘,黑色吸管与白色麻绳将窗帘分隔成条纹和网格。网格中央点缀着花朵饰品与金属螺母。
窗帘前是一张红色凳子,凳子上坐着睡容安详柔和的德雷莎。作品中家具与人物的组成材料虽五花八门却也能明显辨别。
积木玩具、首饰盒、化妆品、笔盖、流苏、瓶盖、布料等红色材料组成靠背凳子。金黄的拉菲草做成德雷莎的头发;黑色的吸管做成挺拔的鼻梁;红黄的坚果组成德雷莎的项链;最巧妙的是“纤纤玉手”-用完的水彩笔,齐整细小的笔尖形象地体现了手指的纤巧精致。
绘智美术老师B组环创作品
B—莫兰迪的瓶瓶罐罐
莫兰迪的瓶瓶罐罐最突出的便是灰暗简约的色调,这样孤立又毫无生气的景象却能给人不脏,不闷,反而熠熠生辉,显得高雅精致的视觉享受。
B组老师的作品中每个瓶罐都是单独的材料,不管是麻绳、吸管、黏土、扇叶、布料、纽扣、饮料瓶、包子、泡沫都做了精心的编排。如果你看得不够细致就发现不了,瓶瓶罐罐的鲜明、齐整还归功于那牛仔布块拼接而成的灰黑背景,以及那恰到好处的边缘修饰。
绘智美术老师C组环创作品
C—梵高《星夜》/米勒《拾穗者》
《星夜》的主色调蓝色代表忧郁、阴沉,黑色的柏树像火舌般直上云端,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给人一种紧张不安之感。《拾穗者》恰恰散发着是宁静平和的农场气息。
C组老师们很好地将这两副著作的意境融合在一起,蓝色阴郁的夜空仿佛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昏黄的月蚀与金黄的稻田交相辉映。
作品左侧是主要是废旧水彩笔堆砌成巨大的丝柏,笔盖帽、坚果核盘旋成浩瀚的宇宙旋转的星云;作品右侧是色彩明艳的笔帽、丝巾、羽毛及稻草表现秋收景象。
你是否注意到?那深红的朵朵小花其实是鸡蛋托的变装魔法!
奇思妙想,废旧物品大变身!
老师们的设计和创意有没有惊艳到你呢?
事实上,这三副作品从设定
到完成的时间只有 1.5个小时!!
1.5小时是绘智老师每周教研活动的作业时间。通过说课、评课、经验交流式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共同协作,提高全员的教学水平。
据说,以上作品汇聚了80多种环保废旧材料,你可以在作品中发现几种呢?
把你最喜欢的作品留言告诉我们吧!
喜欢记得来一个

绘智私立美术学习中心
是以3-18岁少年儿童美育成长
为己任的全国少儿美术连锁机构
希望用我们的力量与情怀
帮助一代又一代人接受优秀美术的教育与熏陶
